代用茶等食品将分阶段进行专项整治

  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的通知》(以下简称《专项整治》),对代用茶等食品分阶段进行专项整治,其中“非法添加非食品原料”、“明…

  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的通知》(以下简称《专项整治》),对代用茶等食品分阶段进行专项整治,其中“非法添加非食品原料”、“明示或暗示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及保健功能”等是整治的重点。

代用茶等食品将分阶段进行专项整治

整治重点  

(一)整治对象     

1.企业名称中含有“生物”“科技”“医药”“营养”等字样的,获证类别为饮料、糖果、果冻、代用茶、茶制品、其他酒、蜜饯、水果制品、水产制品和其他食品的食品生产者及委托生产者。     

2.母婴店、医院及其附近的食品销售单位、相关食品生产者直销网点、线上销售渠道以及面向老年、病弱群体的“保健”类店铺等食品经营者。     

(二)整治的违法违规行为     

1.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超出许可范围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未按规定注册、备案的特殊食品。     

2.生产经营非法添加非食品原料、非食用物质、药品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     

3.食品标签、说明书明示或暗示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及保健功能,利用包括广告、会议、讲座、健康咨询在内的任何方式对食品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     

4.利用网络、会议营销、电话营销、直销等方式违法营销食品,将普通食品与特殊食品进行混放销售、以普通食品冒充特殊食品销售等违规销售行为。  

什么是代用茶     

“采用除茶以外,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可用于食品的植物芽叶、花及花蕾、果(实)、根茎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或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绿色食品代用茶标准中还增加了“涉及保健食品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代用茶虽然采用类似茶叶的冲泡方式,但不是茶叶,而且采用的原料必须为可用于食品的植物芽叶、花及花蕾、果(实)、根茎等。

代用茶分类     

《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有关于代用茶的分类:     

1.叶类代用茶:荷叶、桑叶、薄荷叶、苦丁茶、其他。     

2.花类代用茶:杭白菊、金银花、重瓣红玫瑰、其他。     

3.果实类代用茶:大麦茶、枸杞子、决明子、苦瓜片、罗汉果、柠檬片、其他。     

4.根茎类代用茶:甘草、牛蒡根、人参(人工种植)、其他。     

5.混合类代用茶:荷叶玫瑰茶、枸杞菊花茶、其他。     

6.袋泡代用茶:荷叶袋泡茶、桑叶袋泡茶、其他。     

7.紧压代用茶:紧压菊花、其他。  

代用茶适用标准     

代用茶,现有2个行业标准,即GH/T1091-2014《代用茶》和NY/T2140-2015《绿色食品代用茶》,此外还有吉林、广西、安徽、河北、陕西、贵州、河南等地相继出台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国家标准对代用茶产品进行统一规范。     

GH/T1091-2014《代用茶》,适用于代用茶产品,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于2014年6月23日正式发布,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中规定了代用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试验方法、代用茶制作原料应该符合的具体要求、以及需要达到的包括感官、理化、卫生等在内的几项指标,并对检验标准进行了明确,规范了在生产代用茶过程中的包装、运输和贮存方式。     NY/T2140-2015《绿色食品代用茶》,适用于绿色食品代用茶产品,由原农业部于2015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2016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属于绿色食品标准,产品标准中的安全指标以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主要依据,参照CAC、美国、欧盟和日本等相关国际标准体系,充分考虑我国食品生产实际水平和绿色食品生产需求,严于或等同于国家标准。  

为什么代用茶受到关注

代用茶等食品将分阶段进行专项整治

  从代用茶市场情况来看,代用茶市场日趋火热,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从近几年双十一代用茶成交额占比情况来看,代用茶、再加工茶成交额占比从2016年的14.60%到2019年的18.93%,而从2019年双十一茶品类交易排行数据来看,代用茶稳居第二位。

代用茶等食品将分阶段进行专项整治

  而从今年4月份我国茶产业各大茶类线上销售情况来看,代用茶、再加工茶线上销售占比达到约60%。     

之所以代用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品、饮品要求越来越高,从最初的吃饱、吃好,发展到追求健康、精制、个性,而传统的茶叶产品无论是在包装设计、产品形态等方面还是在口感方面不再完全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代用茶口感更为丰富、包装设计新颖多样等特点往往更能够吸引95后年轻消费群体和00后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购买。     

二是,从代用茶消费人群数据来看,以女性消费者居多。确实近年来,女性消费者在茶叶消费中逐渐崛起,而且女性茶饮消费力十分强劲,撑起了茶叶市场的半边天,而包装精美、更符合女性消费者口感需求的花草茶、花果茶等成为职场女性、在校女生、家庭主妇的日常饮品选择。     

三是随着茶饮文化的兴起饮茶消费群体日渐壮大,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已经达到4.8亿,茶已经逐渐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茶产业迎来新的发展。而进入2020年以来受外界不可抗因素影响,人们线上消费习惯进一步养成,对于近年来借助电商平台快速发展起来的代用茶产品来说,有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此时对于不断扩大的代用茶市场来说,需要相关监管的部门的监管与引导。     

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近年来随着代用茶市场的不断扩大,各类代用茶层出不穷,缺少国家统一规范标准,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同时在代用茶市场中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行为,甚至一些代用茶产品被贴上了美容养颜、瘦身、疾病预防、保健等标签,对消费者产生了误导,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所以代用茶市场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政治。     

我们相信随着相关部门加强对代用茶市场的监管,各类代用茶规范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以及相关企业、从业人员对行业利益的共同维护,日益扩大的代用茶市场会为茶行业注入更多新的活力。     

部分内容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