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畲族:温饱药,菁苎茶

1997年8月,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 省长的习近平 为闽东畲族 题写了十六个字: 一族信史承前启后 六姓新篇继往开来 畲族于隋唐进入信史时代,唐乾符三年开始迁入闽东,大部分有信可…

1997年8月,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

省长的习近平

为闽东畲族

题写了十六个字:

一族信史承前启后

六姓新篇继往开来

畲族于隋唐进入信史时代,唐乾符三年开始迁入闽东,大部分有信可征。在这一千多年历史中,畲族先民在闽东可谓是承前启后、既往开来。

明末清初,大量畲族先民进入闽东,形成了两次迁徙高潮。他们继承了游耕祖业,也启行了往后的定耕生活。在闽东低山高丘之中,畲族先民筚路蓝缕,保留并发展了自身的民族文化。

闽东畲族:温饱药,菁苎茶

衣食住,温饱药,基本生活的方方面面,林林总总,无不与文化相关。而在闽东畲族文化中,这些都少不了与茶的联系。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这些语言是了解畲族文化很重要的切入点。畲语中,与茶相关的有很多,其中三个词语很有意思,颇具意味。

 茶 米 

闽东畲族:温饱药,菁苎茶

畲族视茶为米,同等看重,称茶叶为“茶米”。畲族民谚:茶米,茶米,茶就是米。以此教导孩童,要像珍惜畲米一样珍惜茶。

明万历之前,畲米是畲族先民主要的粮食作物。这是旱地畲禾的产物,一年一季,产量低下,亩产不过百来斤。那时候,番薯还没有引进,不能成为畲民的主粮,水稻也还没在畲田种植,更不用说之后的大米了。

闽东畲族:温饱药,菁苎茶

畲禾是畲族五谷之一,其余与南方其他民族无异,也是黍、稷、麦、菽等作物。畲族先民遁入深山,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开乎万物,以总一统,生活的诸多方面,都要自给自足,其中,食物问题是最大的。民以食为天,所以,每年新稻晒干,畲族先民都要举行食新节,祭祀天地,感恩戴德,并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闽东畲族:温饱药,菁苎茶

茶不在五谷之列,却能与五谷同列,远超其它作物,甚至超过了畲族赖以闻名的菁苎等物。

这显然与畲族的作业方式有关。畲族先民刚到闽东时,大多还是游耕为生,在一个地方耕作两三年,然后换地方烧畲。这个时间内,茶叶还不足以长成,太早开采的结果,必然是十分的低产。所以,畲民无法大面积种植茶叶。但在大量重体力劳作中,又不能缺少茶水,于是,畲族先民或采摘野茶,或进行极少量的套种。

 澄 茶 

闽东畲族:温饱药,菁苎茶

茶还可以祛疾病,尤其是陈年白茶和陈年手工红茶,要陈到一定年份。

福鼎畲族民间,有用“澄茶”治头晕、感冒等药用传统。抓一把六七年以上的陈茶,配一把陈年的毛竹春笋干,加泉水,置釜罐中“澄”之。这“澄”念“Deng”不念“Cheng”,即煮到茶及笋干下沉,而汤液清亮,比煎、煮更形象。这样的茶笋汤连喝两天,头晕可祛。今人试之,才知这头晕其实是高血压。

畲族先民一直是缺医少药的,然后就地取材发展了畲医,以当地就有的动植物为药。有些畲药中,还需配伍陈年老茶,或因如此,在畲族文化中,煎药、煮药这类行为,被语之为“澄茶”。

 茶 抛 

闽东畲族:温饱药,菁苎茶

在畲族婚礼上,每个新娘都要准备好“茶抛”,拜堂毕回婚房时,分发给前来贺喜讨“茶抛”的老人、妇女和小孩。

“茶抛”不是把茶抛掉,这个词中压根就没有茶,而是瓜子、花生、柚子、红枣等物;“抛”是“腊抛”,即柚子。也有人说,“茶抛”本来就是茶和柚子,畲族早前没有种植,也难购买瓜子、花生等什物,茶和柚子倒是自古就有,寮前寮后就有种植。

闽东畲族:温饱药,菁苎茶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解读,都表明了同样一个道理:畲族是很看重茶的,在结婚这样的大日子里,都将茶与“有子”并列。这在文化里层,可是与繁衍相关。

 从菁苎到茶业 

闽东畲族:温饱药,菁苎茶

茶倒不能直接作用于温,历史上畲族的衣物,大都自给自足。明末清初,闽东畲族广泛种植菁苎,并以此闻名。菁即靛蓝,一种天然染料,加工后用于染布,色彩鲜艳不褪色。苎为苎麻,功能多用,从叶到根,都有各种用途,其中最具价值的是麻皮,脱胶提取短纤维,常作纺织使用,还可以造纸,或运到港口,用于造船填缝。

闽东畲族:温饱药,菁苎茶

清朝中叶,海口开放,造船需求大增,菁苎用于填缝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开发。随之而来的,台湾靛蓝开始进入福建,西方的工业染料和纺织品也走进中国,更低的价格冲击了本土市场,畲族菁苎业开始退种畲田,取而代之的经济作物就是茶叶,带来了较多的经济创收。

如今,茶米、澄茶、茶抛等畲语,依然时常出现畲民的生活中,而闽东茶叶的发展,也极大改善了畲民的生活。

文字:钟敏贤

图片:陈兴华、陈贞乐

排版:陈迪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福鼎市茶文化研究会):闽东畲族:温饱药,菁苎茶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