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祖屋外的几堵断墙根前长着好多茶树。树有大人高,树干有我们的手臂粗,叶子肥厚,蓬蓬勃勃,冬天也不落叶。春天到了,满树吐翠,这时祖母和叔婆就不让我们去糟蹋茶树了,尽管树丛里有好玩的金龟子,挣扎着粉蝶的蛛网,有时还有鸟窝。

吴维泉 摄
当翠绿的芽长成了嫩叶,祖母和叔婆便提上篾篮边叨话边采摘,采满了一篮子提回家,倒到圆篾匾,等到傍晚父亲和叔叔从镇供销店下班回来,轮着脚踩手搓,硬把这些鲜生生的茶叶搓揉成条索状。然后,便是姑姑的事了。

吴维泉摄
晚饭后姑姑用草木灰把煮饭的铁锅刷洗得没有一点杂味,烧起松柴片,锅热了倒上茶叶,在昏黄的煤油灯光下,姑姑灵巧的十指叉起条索状的茶叶,翻转抖开,又飘撒到锅里……带着青草味的茶叶香慢慢弥漫整个老屋。沙沙、沙沙,茶叶春雨一样的响声在姑姑手指的弹动中隐约在香气里。童年里这茶的清香裹着姑姑炒茶的沙沙声,留给了我茶是有响声的记忆。
茶叶炒好了,祖母把它装进锡罐里,这是饮用待客一年的茶。装罐前祖母会捏上几根放进祖父的扣盅。春茶的第一泡必须祖父喝;当然如果我要喝第一口,祖父是十分高兴的,可是我那时不爱喝茶。祖父的扣盅很讲究,白陶瓷的,用金粉描着牡丹,下面还有一个棕木制作漆成红色的托盘。祖父那时耳朵已经聋了,我现在想,在祖父寂静的世界里,看卷曲的茶叶在洁白的瓷盅里舒展一片片碧绿,是一定会听到响声的。因为每次我看到祖父吸一口铜水烟斗,呷一口扣盅里的茶水,总是那么陶醉,仿佛听着什么好听的。

福鼎白茶
长大后离开故乡,出外求学工作,便不再看到姑姑炒制茶叶,不再听到那沙沙的响声,也渐渐忘却了茶是会有响声的。
2003年我准备写一个中篇,特地到太姥山住了两夜。那天早上我起了个早,出宾馆顺石阶往山上走,有雾从国兴寺那边的山谷飘来,一片一片,一团一团,沉沉浮浮,充满仙气。迎雾气走到国兴寺,早课已结束,很安静,但仍有悠长的铜磬声传来,更显寺庙的静谧。我喜欢安静,特别是这静谧的安静,便在大殿左边坪地的一张方桌前坐下。一个居士过来,我躬身站起,居士姑娘念了声阿弥陀佛,翻开桌上的小陶碗放到托盘,打开铁罐摇出几片粗大的茶叶放进碗里,然后拿起热水壶冲下热气腾腾的水,双手举托盘递给我。

国兴寺
我双手接过茶托盘,毛茸茸的白茶茶叶静静展开着,像会说话的雨中树叶似的,正在这时响来“叮—叮—”的铜磬声……悠长绕梁,那声音像清晨小草的嫩芽在伸长,我眼前顿时闪开老屋墙根春来的野茶树。童年里茶的响声的记忆居然在这充满仙气的太姥山被唤醒了……
我捧着茶碗,没有喝,就那样站着,也许是痴痴的。居士姑娘又走来,大概是想给我续茶,我才从幻境中酲醒过来,嗫嚅着对她说我听到这茶的响声。她有点迷惑,摇了摇头,说从来没听过茶的响声。我有些失望。突然,她又抬起头说:“太姥山的野茶树会呼吸。”她告诉我,她到山间采茶叶,这些老茶树都有几十上百年,长在砂砾石头间,叶子稀稀疏疏,每有雾来风过,蝶飞蜂鸣,会看到那些毛茸茸的叶片在颤动,像小手掌,像婴儿的呼吸,都会舍不得采摘了。

我眼前又一次闪开老屋墙根春来的野茶树,我问她能带我去看看这老茶树吗,她说顺着这条道往上走,到鸿雪洞,就有一棵是太姥娘娘种的茶树。我急忙告别了居士姑娘,随着飘忽的雾气往鸿雪洞去。在人称仙都的太姥山,越往深里走雾气越浓,仙气会越重,终于在这仙气浓重的雾岚里,我看到了这棵承载着遥远故事的老茶树。后来在2003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太姥娘娘》中,我是这样记述的:
“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亦有记载:‘太姥山有绿雪芽茶。’……我曾专程到太姥山察看绿雪芽原生茶树,它长在传说为蓝姑住过的一片瓦屋旁,鸿雪洞上方的岩石间。树高近二丈,枝干虬曲交错,顶部覆绿如雪,叶片晶莹碧透。古茶树旁有一碑记:‘绿雪芽,仙茶也,相传太姥娘娘手植。’”

林乃设 摄
这天我在这棵茶树前站了很久很久,有一只蜜蜂一直在我和茶树间盘旋,我感觉它想说什么,说什么呢,也许是在向我传递茶树的响声。
时间很快,十七年了,前不久我又一次住宿太姥山。下榻客栈的落地窗正对着通往国兴寺的石阶,清晨拉开窗帘,太阳已经出来,明媚的阳光从山头向远处铺开,忽然又有雾,从国兴寺那边的山峡飘来,一团接着一团,太姥山的雾就是这样的飘渺不定,来去无踪。雾里走来一个僧人,深黄色僧衣,步履飘逸,左手数着胸前的佛珠,右手提着一个纸袋。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觉他的纸袋里装的是太姥山的野生白茶,急忙下楼,上前道了声师傅早,他双目前视举掌念句阿弥陀佛。

释长净 摄
我跟着他的节奏走了几步,冒然问:“师傅,你这纸袋里装的是茶叶吗?”“是的,”他双目依然前视,居然一点也没有惊讶我问得唐突,“你闻到香气了,这太姥山的野茶就是香得远。”我说:“我是听到茶的响声。”他依然没有惊讶,只是念了声阿弥陀佛,说前不久也有人对他说太姥山的茶叶是有响声的。他说完话从纸袋里掏出一把茶叶,递给我,说:“野茶。自己做的。”我接过茶叶,向师傅道了谢,急忙回到房间。
我这次似乎专门是为寻找茶的响声而来,我洗净烧水壶,拧开两瓶矿泉水,慢慢倒进壶里。水在烧,窗外的阳光时时明媚,又时时有一片片雾飘过,很安静,或者说于我很恬静。水开了,泡白茶要沸水。粗白茶与绿茶相比,更像是不加修饰的村姑,不动声色地袒露着自己的美丽。毫无疑问我又一次听到茶的响声,像《半山听雨》的古筝声,羞答答的雨滴一点一点落到嫩嫩的树叶上……

陈昌平摄
福鼎的同志叫早饭了,我才从这茶的意境中走出来。福鼎的同志说今天安排看太姥山麓的白茶老茶树茶园,这正符合我的想法。福鼎的同志告诉我们,福鼎正在推进太姥山周边老茶园改造,建设“太姥山白茶山”。他说太姥山周边有数千亩数万株老茶树,这些茶树都历经几十上百年的风雨岁月,在砂砾烂石间自生自长,像一个个癯烁飘逸的老者;如果对现在的改造打个比喻,那就是让这些老人重新焕发出青春。到茶园,管理人员告诉我们,他们的管理就是保护老茶树的自然生长态,不施化肥,不喷农药,只是除去枯枝败叶,让茶树能最好地通风通阳光通水分,更充分地吸纳大自然的养分,生长出纯野味的茶叶。

王萍 摄
我终于站在一棵遒劲的老树前,它年迈的灰褐色皮质雕刻着暗色的苍苔,数十根苍老虬曲的枝干,有的手臂粗有的指头大,宛转腾挪曲折生长,即便腰弯到地上,头依然努力向上抬起。这种倔强在告诉大地,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大自然万物对春的追求,哪怕已经是垂垂暮年。是的,只要有天空,青春还是会来的,你看它头上星星点点的绿翠,像旷野的雨滴,像少女的眼波,这是跳动着青春旋律的音符。在这茶树前,我是不可能没有听到茶的响声!

白茶母树
茶真的有响声吗?也许茶的响声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于人只是一种心灵的感知。老茶树茶园一个年轻的规划设计者对我们说,选择这样做茶,其实是在选择一种生活的方式。我思考他的这句话,让茶树回归它的最原始自然的生长态,不干扰它的根从石砾间顽强地伸向地的深处几尺或几米,任它的叶迎着阳光雨露长几片就几片,还给茶树自由选择最不受约束的生活方式。
如果大自然的一切都遵循本有的规则秩序,鸟唱它的歌,水流它的路,草木该怎么长就怎么长,阳光静静地照,云雾悠悠地飘,太姥山的石头不急不躁地演绎它亘古的故事……这就是自然界本真的生存方式。

当然,我们也选择最简单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多的事要想,想像太姥山的云一样飘起来就飘起来;高兴喝茶就慢慢地泡上一壶茶……举起茶,是会有响声的。
来源:太姥山旅游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福鼎白茶):太姥山•白茶山 | 陈浩志:太姥山茶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