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唐代陆羽《茶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茶叶专家陈椽等教授通过科学论证得出陆羽所说的白茶山即今太姥山。 1957年,茶树育种专家郭元超、詹梓金和科技人员周玉璠等调查组,对福鼎…

唐代陆羽《茶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茶叶专家陈椽等教授通过科学论证得出陆羽所说的白茶山即今太姥山。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1957年,茶树育种专家郭元超、詹梓金和科技人员周玉璠等调查组,对福鼎太姥山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树龄在百年以上的野生茶树。

从2012至2017年,笔者不断地对太姥山野茶树进行调查。无独有偶,太姥山资深导游刘桂成先生也对太姥山的野茶树十分感兴趣。近年来,每年春季野茶树萌芽时期,他都会采摘芽叶进行加工制作,并把制作出来的白茶与荒野茶、山地茶的口感、香气、汤色、滋味等进行比较。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由于他常年深入景区采摘野茶树,因此对太姥山东面景区野茶树的分布了然于胸。我和他多次在太姥山的鸿雪洞、青龙洞、龙虎洞、蝙蝠洞、蛤蟆洞、梅花田、玉湖等周边进行田野调查。野生茶树一般生长在岩石旁、沟壑旁、灌木丛中、草丛中、沃土上;野生茶树是通过种子繁殖,种子通过鸟类、风力或动物等传播形式而分布到各个野生环境。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众所周知,太姥山鸿雪洞旁的古茶树是福鼎大白茶始祖,它就是一株野生茶树。上世纪60年代,曾经遭受砍伐,如今所看见的是其侧枝萌发出来的茶树。根据文献记载,这株茶树在明代已经有特定的名称——绿雪芽,且名气很大。

在卓剑舟《太姥山全志·杂掇》:陈焕,湖林头村人,光绪间孝子,家贫。一日,诣太姥祈梦,姥示种绿雪芽可自给。焕因将山中茶树移植,初年仅采四五斤,以茶品奇,价与金埒,焕家卒小康。自是,种者日多。至民国元年,全县产量十万斤矣。卓剑舟所描述的正是福鼎大白茶树种。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太姥山全志·方物》:“太姥岩茶邑中随处皆有。茶产山中者为上,曰太姥岩茶,运往欧美,年可三万余箱,每箱约80斤。”文献中所指的太姥岩茶正是生长在花岗岩岩石上的福鼎菜茶品种。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白云寺(摩霄庵)位于太姥山的高峰上,海拔在800米以上。白云寺旁的野生茶树很多,而且都是生长在岩石上。慧明塔前和摩崖石刻上方有几株丛生的茶树。据白云寺住持长净法师讲,这几株茶树虽然看上去不是很高大,它们的树龄至少一二百年,因为他的师傅十分热爱茶叶,早年间就采摘这些茶树的芽叶制作红茶、绿茶、白茶等。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白云寺往西面行走约300米就是普明寺,寺的周边有很多茶园,茶园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毫茶和福鼎大白茶等。普明寺往北50米为韦陀洞,洞前方有几株野茶树,生长的环境有流水经过,湿度比较大,茶树的长势不是很好,茶树高约3-4米,树冠直径只有10多公分,有开花结果。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普明寺再往西是天门寺,旧称午所庵、白箬庵,是太姥山建寺较早的寺庙,位于古时交通要道,因此天门寺名气很大。谢肇浙《太姥山志》(1609年):“白箬庵,……凡五里许始至,前后百亩皆茶园。”400多年前,天门寺周围就有茶园。天门寺周围生长着大量野生茶树,这些茶树有生长在水沟旁,灌木丛中,园土旁。随着福鼎白茶的兴起,许多茶人热衷于移植荒野茶,致使太姥山西面的野生茶树遭到人为的移植其他地方。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青龙洞、蝙蝠洞、龙虎洞、将军洞是太姥山东部相毗邻的几个景点,距离鸿雪洞百米左右,海拔在600米左右。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青龙洞里有寺,寺前的一株茶树高大,呈乔木状,树高达5米,树冠很大,有五个分枝,长势良好,茶树每年都会开花结果。其年份暂无考。青龙洞僧人说,它是福鼎菜茶品种,由鸟类或风力传播茶树的种子,遇到适宜环境萌发生根。如今僧人们每年都会进行采摘茶树的芽叶,促进茶树保持良好生长态势,采摘的茶叶提供给张元记茶业公司制作成品茶。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走在通往蝙蝠洞道路旁的岩石上,也生长许多野茶树。在花岗岩之间的荒地里都种植着福鼎大白茶与福鼎大毫茶的茶树,且形成茶园,明显具有人工种植的痕迹。在蝙蝠洞东南方有一棵树冠较大的福鼎大毫茶茶树,呈半乔木状。该茶树生长环境阳光充足,通风透气,土壤肥沃,芽头肥壮,叶片宽大,茶树长势良好。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在龙虎洞、将军洞周边的野茶树,大都生长在灌木林中。刘桂成说,采摘这些野茶树的芽叶,制成白茶后,再通过泡饮实验得出:野茶树制成的白茶泡饮后与荒野茶有明显区别,多次冲泡后,茶汤的颜色一直保持不变,茶的香气有山参、荔枝、草莓、杨梅等气味。他认为主要是与野茶树伴生的环境有关,茶树长在野花、野草中,因茶的芽叶吸附性强,会吸纳周围植物本身或开花结果时的气味,制作白茶后就会显现出着生环境植株散发的气味。

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太姥山核心景区生长着野茶树,太姥山山麓里的野茶树更多。《福鼎县志》载:“福鼎大毫茶,相传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点头镇翁溪汪家洋村林圣松从太姥山麓五蒲岭发现移种的,时称‘大号白毛茶’,因产高质优而逐渐向全县重点茶区传播。”正因为福鼎境内原产着大量野茶树,为提供优质茶树品种提供了种质保障。经历代福鼎茶农的努力培育,福鼎才有福鼎大白茶(华茶1号)和福鼎大毫茶(华茶2号),歌乐茶、楼下早、早逢春等福鼎菜茶这些国优、省优的茶树品种。

文/图:白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福鼎市茶文化研究会):太姥山核心景区野茶树田野调查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