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是浙江的名茶之一,这些年得益于绿水青山的环境,安吉白茶产业兴旺发达,成为当地特色产品和主要经济来源。
日前曾去安吉余村小住,主管农林的镇干部说临近的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山坳有棵千年老白茶树,是安吉白茶的始祖。据说安吉白茶乃是茶树叶片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白化突变的病理现象,叶片才呈现白色。这种由于自然界变异产生的新品种芽叶浅白,植株低矮,很少结籽或不结籽,繁育依靠扦插,而现今广泛种植的母本源于此棵“白茶祖”。
探寻说走就走,一路从县道到村道再到林道,从柏油路、水泥路到尚未硬化的土石路,最后到一条蜿蜒上山石阶路。山坳里GPS信号不好,白茶祖所在地又是尚未开发的保护地带,好在事先已经了解清楚沿途的主要标识。放眼望去山岭隽秀,竹林茂密,溪流潺潺,丛丛茶蓬,层层叠翠,具备茶树生长的水土优越条件。
沿山阶路步行20分钟,见一片栽了低矮幼茶的开阔地,有一座横跨溪流的廊桥,面对山坡“白茶祖”三个红色篆体字印入眼帘。
一丛浅绿的半球茶树冠依偎在镌刻红字的石块旁,一绿一红,一柔一刚,一侧秀美,一侧阳刚。这位白茶祖元老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虬枝苍老,倒是嫩枝玉叶承露,新芽沐日迎风。若不是其前立有石碑说明此树龄已有千年,还真不敢相信。
近观它嫩叶玉白,形如凤羽;叶脉翠绿,玉镶碧鞘;虬枝低矮,侧枝丛生。
据说安吉白茶的叶片随时令三变,早春低温时初生嫩叶灰白色,采茶制茶最好;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茶味醇厚浓郁;我们去时已是5月下旬,叶片白绿相间,叶脉翠绿,犹如玉镶碧鞘,十分好看。再晚些夏季时叶片就呈全绿色。
1981年浙江农业资源普查时发现此树,次年安吉县林科所技术人员刘益民、程雅谷剪取此树枝条插穗繁育出白茶品种“白叶一号”。
“白叶一号”早期的繁育过程漫长,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曲折,受得了困苦,不急不躁,缓缓图之。十多年过去了,到1996年以“白叶一号”为母本的白茶种植才发展到1000亩,此时可以采制茶的只有200亩,白茶年产量不足千斤。积微成渐,坚持不懈,终于在35年后的2017年,安吉白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7万亩,白茶总产量1860吨,已经成为代表安吉的特色产品和经济支柱。
识茶知时节,白茶的叶片随气温升高而变绿,所以最好的采摘时间是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下旬,早于其他茶。初春绽放的叶芽玉白色,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按绿茶的制作工艺,鲜叶摊放、杀青、理条、搓条、初烘、摊凉、焙干、整理流程制作。制好的白茶形如蘭蕙,色泽浅绿泛白,白毫微露,叶芽犹如翠镶银裹,十分可人。开罐时清香扑鼻,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芽叶油润,香气馥郁持久,滋味清醇回甘,富含氨基酸高于其他茶类。
此番探寻根底,可见名茶并非一定名门,凡能够跃为色香味形俱一流,乃天之造化,人事勤勉,水土地利,谨遵时令。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总298期
*若您对茶生活有兴趣,欢迎来稿。
来稿请投论坛邮箱:
cshlt@sina.co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茶生活论坛):探寻安吉白茶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