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有很多极具古韵和历史的县镇,这里景色优美,好茶遍地,是四季旅行的绝妙静地。而政和县就属于这样的小城,政和,闽北一山城,公元1000年建县,古县名关隶,公元1115年,关隶县因进贡茶银针,徽宗龙颜大悦,赐年号“政和”为县名。
而银针就是白茶,说到白茶也许很多消费者的认识仅局限于福鼎白茶,事实上政和县除了政和工夫位列闽红三大工夫之首外,政和白茶也是政和的一大名片,是福建白茶的重要分支之一,在茶类史书上也广有记载。
宋代,政和就已成为“北苑贡茶”主产区。“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过寒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这是宋朝福建贡茶使君蔡襄描写政和白茶的诗句。蔡襄把白毫银针比为灵芽,视为天下精品。
政和白茶的“精”藏在山川毓秀、郁葱如画里,起伏的山峦,良好的植被条件,造就了政和云笼雾罩的宜茶环境;藏在气候宜人、水土丰茂里,温度适宜,水、光充足,气候温润。这些因子综合在一起,成就了水土丰茂的政和茶区。总而言之,好山好水出好茶,政和县茶叶的优异品质,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红极一时的白茶外销地
政和,就是红极一时的白茶外销地。简单好看的造型,白净恬淡的色泽,风味清雅的品质使得白茶深得国外市场的青睐,一开始就风靡各国,需求极大。
据资料显示,1912年-1916年,政和两县每年产白茶约50吨,每吨值0.20~1.26吨白银,堪称白茶外销的巅峰时期。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07年,福鼎市政府确立开始福鼎白茶的国内复兴之路,再加上在近几年以“老白茶”带动的福建白茶热席卷了国内外茶叶市场,更让福鼎家喻户晓。而政和白茶因地方政策原因仍然着眼于出口,但并非代表它在国内市场不“火”。
产量逐年增加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
2019年白茶产量4.97万吨,占茶叶总产量的1.78%,同比增长47.41%。
而政和白茶年产量9200吨,产值11.8亿元,年产量比去年增长8%的情况下,年产值增长28%,年销售量比去年增长6%。由此可见,随着白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政和白茶无论是产量还是产值也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效益提高显著。
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2018年,政和白茶品牌价值高达46.17亿元。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政和白茶名列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单第61位。
2019年12月,“政和白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成为国家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首批认定的驰名商标,全国仅25件,福建省仅两件。
这些数据表明,政和白茶在茶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到政和寻茶的人越来越多,政和白茶正处在一个高度上升的阶段。
而近些年,政和白茶从官方到企业,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从中国白茶城的奠基,到官方组团到全国各地参展、做推介。无论是产能,还是产业链完备程度,又或者政策的扶持,政和都具备顺势崛起于国内市场的条件。
因此,政和白茶值得茶行业的关注!
你对政和及政和白茶有什么独特见解?
或者你对哪些茶产区更了解?
欢迎下方留言交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外茶商):产区观察|为什么要关注政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