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提高政和白茶的知名度,扩大政和白茶公共区域品牌影响力,政和县茶业管理中心、县文联、县诗词楹联协会联合举办“政和有好茶.好茶在政和”—政和白茶诗词楹联征集活动。
1、以诗词楹联为创作主体,参赛作品需严格符合联律要求(可附横批)。
1、每位作者投稿不超过3幅。
2、应征作品须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若发现涉及抄袭侵权等行为,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3、应征作品须写明作者真实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4、入围作品使用权归举办方所有。
5、投稿方式:
投稿地址:政和县茶业管理中心。
联系人:黄洁 手机:18950661201。
电子邮箱:zcg3321388@163.com。
(请在电子邮件“标题”栏注明“政和县茶管中心征文”字样。)(下文附:政和白茶相关材料,资料更新至2020年12月31日)
01.
福建茶界“茗星”辈出,古有宋代《茶录》作者蔡襄,近现代有知名茶学家、最早提出“六大茶类”分类法的陈椽,茶学教育家、“茶界泰斗”张天福……这些“茗星”都与政和白茶息息相关。
早在千年前政和已是北苑贡茶主产区,由于品质优异深得大内推崇。蔡襄有诗赞曰:“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关隶县向宋徽宗皇帝进贡白茶,宋徽宗品尝后龙颜大悦,将年号“政和”赐作县名,沿用至今,政和成为全国因茶得名第一县。“宣和殿里春风暖,喜动天颜是玉腴。”政和白茶的高贵品相来自皇家的赞誉。
近现代知名茶学家、最早提出“六大茶类”分类法的陈椽教授, 1940年,担任福建示范茶厂技师兼政和制茶厂主任,开创了政和茶叶科学生产的新纪元。对当时生产的白毫银针、白牡丹和白毫莲心都进行技术测定,写出《政和白毛猴之采制及其分类商榷》和《政和白茶(包括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制法及其改进意见》在《安徽茶讯》上发表,为政和茶叶发展和茶叶加工工艺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02.
和县山川毓秀,森林覆盖率高达81%,植被茂密,多次入选“中国百佳呼吸小城”。境内东高西低,火山熔岩地貌广布,昼夜温差大。独特的二元地理气候、优异的生态环境以及精湛的加工技艺,造就政和白茶香高味浓、鲜爽醇厚等独特品质。
03.
夯实基础,产业复兴
▲在建中的中国白茶城

11月16日,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政和县人民政府、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政和县中国白茶城签订框架协议,共建中国白茶研发中心和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工作站。
▲政和白茶标准化产业园区规划
与此同时,政和县以中国白茶城为龙头,规划建设配套5个政和白茶标准化产业园区。项目用地面积1357.767亩,总投资8.99亿元,主要建设东平、石屯、铁山、镇前、澄源五大产业园区,且逐渐完善相应配套基础设施。
04.
-END- – 学俊波精神,兴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推介活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政和白茶):有奖征集 | “政和有好茶,好茶在政和” — 政和白茶诗词楹联征集活动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