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
政和白茶
香高味浓,鲜爽醇厚
政和人的春天都是围绕着茶度过的
……

江南春雨催新芽,待到白茶飘香时。“开茶咯”,开茶声还未响彻山间,政和人便动用他们那敏锐的感知,开始忙活起来。
每次祭茶仪式后,熟悉的喊茶声,夹杂着本地的方言,都会准时飘入政和人的耳朵:摘白仔!敬茶了!
之后采茶人便带着自己的茶篓,穿梭在万亩茶田之中。

春天里采茶是一件堪比秋日丰收更为重要的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茶的开采,寓意着这一年的政和茶叶有着更好的收成,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这样的习俗在这里已经传承了千年之久。
政和县,地处福建省北部,背靠黄雄山,因而又得名为“熊城”。最早的建制史可追溯至五代后晋,迄今已过千年。
境内地势东高西低,稠岭为分水岭,以东则由鹫峰山脉贯穿而过,以西则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构成“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形成独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气候。

独特的二元地理气候,政和白茶便出产在这样的地形地貌里,灵动的海洋季风和鹫峰山肥沃的土壤,共同孕育了政和白茶特有的“山海韵味”。
政和是古老的茶乡,产茶历史悠久。从五代十国起,便开启了白茶千年的朝贡史。
到宋代,政和已成为“北苑贡茶”主产区,帝王杯中佳茗,备受世人推崇。
图为政和龙焙贡茶遗址
政和白茶以其芽叶肥壮,满披白毫,不揉不炒等特点,受到宋徽宗以及百姓的喜爱。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宋徽宗更是舍弃其年号,将年号赐予这个盛产白茶的县城。
政和,本是宋徽宗在位时期的第四个年号,取“政通人和”之意。无论是文武大臣,还是宋徽宗对这个年号都极为满意。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关隶县向宋徽宗皇帝进贡白茶,宋徽宗品尝后龙颜大悦,将年号“政和”赐作县名,沿用至今,成为全国因茶得名第一县。
这一“冲动之举”,把宋徽宗的年号,“不走寻常路”的改为了“重和”(不到半年,又改为“宣和”),而政和县的县名就这样定下,并流传至今。

图为宋徽宗《听琴图》
“饮茶胜饮酒”,如此茶中上品,山与海共同酝酿的清爽甘甜。承载着最浩荡天恩的白茶,也随着人们对其的认识不断加深,获得了一方好茶的美誉。
在中国,产茶地甚多,制茶的工艺也都不尽相同,政和白茶的制作将茶叶从树上采摘下来后,没有那么多繁杂的步骤,不炒不揉,只为了封存大自然的味道。
而这种最古老最传统制作白茶的方法,流传了上千年。

采摘、萎凋、干燥,便是制作政和白茶一整套工序。仰赖自然,延续茶叶生命,完成白茶萎凋,浑然天成。
而有效的自然萎凋,使鲜叶的青草气消退,而伴随产生带有花香或果香的气味,在保证成茶滋味淳而不苦涩的同时,又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叶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干燥后的白茶,其条敷阐,其叶莹薄,随时冲泡开来,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甜。“宣和殿里春风暖,喜动天颜是玉腴。”政和白茶的高贵品相来自皇家的赞誉。
不可否认的是,政和白茶虽然简单质朴,但味道一点也不简单。历经时光积淀的白茶,味道早已由初始的清新淡雅,变成了陈化之后的醇和悠香。
夯实基础,产业复兴
2019年,政和白茶荣获全国绿色农业十大领军地标品牌,同年“政和白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政和白茶品牌价值达46.17亿元。
2020年,政和白茶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茶叶产业中排名第四,获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茶区域公共品牌,并连续两年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
同年,政和白茶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地理标志互认清单中,同时加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全国重点产茶县工作委员会。

在建中的中国白茶城
政和白茶不仅获得了国人的认可,也深得国外人的喜爱,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各地,也远销其他国家。
注:部分图文源于网络
政和白茶央视宣传片
-END-
– 学俊波精神,兴政和白茶 –
往期精彩回顾:
1、学俊波精神,兴政和白茶
2、高峰论坛 | 大咖论道政和白茶
3、大咖点评 | 山水生境,芳毫韵致,政和白茶
4、绿色发展 | “政和白茶”获得全国绿色农业十大领军地标品牌
5、品牌建设 | “政和白茶”获得中国农业区域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四位
6、 一部政和史,千年白茶魂
7、为什么茶界泰斗张天福评价政和白牡丹名茶形、色、香、味独珍?
8、《地理标志产品· 政和白茶》实物参考样高清原图抢先看
9、中法两国元首共饮白毫银针,品千年文化,促中法友谊
10、政和白茶,中国味道 |《一诺无悔》廖书记请客人喝“政和白茶”
11、廖书记:咱们政和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12、多彩闽茶,白茶芬芳 | 创新高质量发展,让政和白茶名片更加响亮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政和白茶):以宋徽宗年号命名的闽北县城,竟占据了中国白茶的半壁江山